联系我们 | ENGLISH | 收藏本站
首页 | 商会概况 | 入会指南 | 商务要闻 | 外贸资讯 | 政策法规 | 商会刊物 | 商会动态 | 商务活动 | 人力资源 | 公平贸易 | 供求平台 | 会员之家
中国出口压力:人民币升一毛钱 公司亏上千万元
    利用金融工具能消化人民币升值对出口的压力——
   
    “人民币升一毛钱,公司就亏上千万。”在百届广交会上,记者多次听到出口商们这样抱怨。去年7月22日,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是8.26元,而到了百届广交会则已经升到7.9元多。短短一年多时间里,人民币就升值3毛多。人民币升值及原材料价格暴涨,使一些出口企业纷纷提高出口价格,而不少境外采购商采取“静观其变”的策略,广交会的成交压力陡然增高。而一些善用现代金融工具,规避汇率风险的企业则能大大降低自己的经营风险。
   
    卖家提价 买家观望
   
    10月19日,数位广交会参展采购商经过一个服装展位。新华社记者 壮锦 摄
   
   
    最近一段时间,人民币升值有步伐加快的迹象,出口商的压力也相应增加,提高出口价格成为“流行”手段。在广交会现场,一些鞋业企业表示,在了人民币升值和原材料价格暴涨之下,不提价企业根本没法生存下去。双星进出口有限公司的经理蒋连铎说:“一些帆布印花鞋的出口均价达到了3.5至3.6美元,而今年春交会上,这类鞋的出口价不会超过3美元。”
   
    格力、美的、春兰、TCL、志高、格兰仕、科龙等空调企业相当“默契”:本届广交会空调出口价格均将上涨两成左右。
   
    浙江奥康集团有关负责人说,因为本届广交会签的是明年春天的订单,为规避人民币汇率风险,他们是按照美元兑人民币1:7.8的汇率与客户签单,预留了一部分空间。珠海格力电器的海外销售公司总经理李伟说,从这几天的交易情况来看,空调出口价格比上届广交会上涨了15%至20%。“除了铜价暴涨导致成本上涨的因素外,人民币汇率升值带来的成本上涨幅度也不小,因此空调厂商不涨价肯定不行,相信国外买家也会理解。”
   
    满肚子“苦水”的中国出口企业想要通过提高价格的办法来弥补损失。但习惯了购买“物美价廉”中国商品的海外采购商却似乎不太愿意把既得利益拱手让人。欧洲采购商德约卡夫先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同类产品往往有很多生产企业,能够参加广交会的毕竟是少数规模比较大、品牌比较响的厂家,场外的众多企业很有可能更具有拿订单的欲望而愿意保持原来的出口价格。“因此,在广交会上最好不要急着成交,也许我们还可以找到新的合作伙伴获得更满意的价格。”
   
    规避风险 各出各招
   
    记者在广交会上记者发现,除提高售价外,一些企业也通过其他方法消化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其中,提高产品附加值、签订短期合同、使用各种金融工具成为眼下最有效的应对“法宝”。
   
    温州皮鞋生产大户泰马集团商务部的张星波说,泰马一直坚持高中档定位,在100多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品牌,年出口的70%是自有品牌,每双鞋子的出口价格在20多美元。由于产品附加值高,“人民币升值对企业的压力并不大”。
   
    签短期合同,在合同中附加人民币升值的有关条款,也是不少企业采取的办法。广东志高空调海外营销部常务副总经理廖羽说,志高年出口近3亿美元,远远大于进口量,受人民币升值影响较大。公司与新客户、小客户一般只签两三个月的短期合同;与一些老客户、大客户,公司会在合同中添加有关人民币升值的条款,如在供货期内,人民币升值到某个幅度,价格要重新做出调整。 
   
    也有企业开始尝试使用相关金融工具来规避风险。格兰仕集团副总裁曾和平介绍,自去年汇改以来,企业设立了专门的风险防范机构,健全相关管理制度,增加外汇管理的人才。今年以来集团主要采用无本金交割加远期结售汇来规避汇率风险。目前已用这种方式做了五六千万美元的业务,效果不错。集团根据自己判断对未来汇率变动走势的判断,选择外汇交割时间,即可以通过结汇来规避汇率风险,又可以获得较普通远期结汇更好的价格。
   
    企业期待金融服务“变脸”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汇改一年多来,一些外贸企业从最初的不适应、被动接受,到现在主动防范,汇率避险意识和能力都有一定提高。但此仍有大量企业还没有使用金融避险手段。这确实有出口企业对此认识不足的原因,但金融机构提供的避险工具,从产品结构、设计、收费标准等方面与企业的需要存在一定差距,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江苏汇鸿集团针织棉品进出口有限公司总经理徐九银说,企业今年使用了“提前收汇,推迟结汇”的业务,但收费过高,觉得很不划算。对于一家年出口12亿美元的大型企业来说,尚嫌收费高,一般的中小企业更难以接受。
   
    除收费较高外,一些产品设计保守,不能有效规避风险也是企业不愿接受的重要原因。一位制鞋企业负责人说,从今年的操作情况来看,单纯远期结汇业务跟不上人民币升值的幅度,银行是“里外不吃亏”,而企业能保本就算不错了。
   
    对于银行“里外不吃亏”的说法,金融界银行人士也不否认。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资金业务部方亦津说,在广东,众多拥有稳定外汇收入的企业为控制汇兑成本,纷纷与银行签订远期结汇协议。签订协议时,一年后的远期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为1:7.70,而目前美元兑人民币的即期汇率为7.91,这导致远期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与即期价格存在较大的差异。企业本靠此锁定成本,但一年的期远期价格贴水这样多,感觉“有点亏”。
   
    今年年初,中过银行推出了结构性结汇业务。只要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的未来走势在某一预设的区间内波动,企业便可获得较远期结汇更为优惠的结汇价格,从而可以通过结汇来规避汇率风险,同时又在自身愿意承担的风险范围内获得较普通远期结汇更好的价格。出口企业希望,有关银行能在此基础上推出在时间和幅度更灵活的产品,为企业规避汇率风险提供更多选择。


  • 上一篇信息:日本新制定农药氟啶虫酰胺的残留限量标准

  • 下一篇信息:专家认为:人民币升值解决不了贸易顺差
  •  相 关 文 章
  • 专家认为:人民币升值解决不了贸易顺差[3542]

  • 日本新制定农药氟啶虫酰胺的残留限量标准[3676]

  • 日本发布关于孔雀石绿的检测方法的通知[3955]

  • 日本发布关于食品中含有的天然农药成分的通知[3758]

  • 广交会更名与“出口至上”的终结[3137]

  • Copyright©2003 上海进出口商会 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江宁路445号6A、6D座 邮编:200041
    电话:86-21-62717808 传真:86-21-62717251 电子邮件:info@shccie.org.cn
    沪ICP备1101849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