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ENGLISH | 收藏本站
首页 | 商会概况 | 入会指南 | 商务要闻 | 外贸资讯 | 政策法规 | 商会刊物 | 商会动态 | 商务活动 | 人力资源 | 公平贸易 | 供求平台 | 会员之家
发展品牌经济  打造品牌城市
青岛市品牌经济发展情况介绍

品牌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最重要的无形资产。在品牌基础上形成的品牌经济,是最具市场竞争力的经济增长方式,是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发展品牌经济是适应知识信息社会发展需要,应对全球经济一体化挑战,构建可持续发展经济体系的重要举措。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和品牌产业的发展水平,已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衡量一个城市是否具有旺盛生命力的重要标志。

青岛是全国最早实施名牌带动战略的城市之一。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创“金花”产品,到九十年代实施新一轮名牌战略,直至发展品牌经济,青岛市委、市政府抓住经济转轨的历史机遇,始终以“有形的手”牵引品牌战略不断升级。青岛的企业家充分利用市场开放机遇,精心运作打造品牌,实现了企业的跨越式发展。品牌、企业家、大企业共同成长,成为青岛经济的中坚,“青岛现象”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多年来,我们通过不断强化政策扶持与引导,使全市上下形成了浓厚的争创名牌的社会氛围和科学长效的创建机制。品牌创建的范围由工业领域逐步向现代服务业乃至机关政务品牌拓展,品牌已经成为青岛城市的名片。截至目前,青岛市拥有中国大陆唯一的世界最具影响力百强品牌—海尔,拥有中国世界名牌产品2个,拥有中国出口名牌9个,全国驰名商标20件,中国名牌产品54个,获全国质量管理奖的企业5个,这些奖项的数量都位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此外,我们还拥有山东名牌产品199,青岛名牌267个。在世界品牌实验室发布的2006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中,我市有8个品牌入选,品牌价值总量达到1040亿元,其中海尔以639.89亿元的品牌价值位居500强首位。

品牌战略的深入实施,不断提升着城市形象。2004年,我市获得CCTV全国“最具经济活力城市”和“企业家满意”奖,2005年、2006年连续两年获得中国品牌之都荣誉称号。品牌经济效益凸显,名牌产品和大企业已成为推动我市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力量。2006年,工业名企业经济规模已占全市工业总量的42%左右成为支撑全市经济发展的骨干与脊梁。

综观我市品牌经济的发展历程,我们的体会是,政府的正确引导、企业的积极努力和社会的大力支持,共同构成了品牌经济发展的三个基本要素。

一、政府的引导和支持是品牌经济崛起的根本保障

从青岛品牌经济发展的过程来看,政府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政府通过创建公平、有序的法制环境,顺势引导,有为而治,运用市场的手段、社会的力量,由点及面加以推动,不断营造与优化着品牌成长的良好硬软件环境。

一是加大名牌企业技改力度,提高名牌竞争实力。技术及其装备水平是决定产品质量的关键。青岛市政府充分利用国家政策并运用自身财税杠杆,加大对名牌企业的技术改造,提高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和生产能力。如青岛啤酒,1978年其产量只有4万吨。通过不断地技改投入, 1992年产量为24万吨。2006,青岛啤酒年产销量已达409万千升,全国市场占有率达到12%,出口量占全国啤酒行业的50%以上。自“八五”以来,我市每年都根据企业的申请排出30个名牌产品技术改造重点项目予以资金与政策支持,从立项、实施到投产、达产实行一条龙服务,加快名牌企业的技术改造速度,不断提高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增强企业的市场反应能力和竞争力,造就了一批在全国同行业极具实力的大型名牌企业。

二是发挥品牌优势,实施强强联合。品牌的发展往往是从名牌产品开始,继而发展为名牌企业、品牌集群的,在此过程中政府发挥着重要作用。青岛市政府通过资产划转、整合重组等多种形式,先后组建了海尔、青啤、海信、双星、澳柯玛等一批名牌大型企业集团。如利用 “海尔”名牌效应,由原来的海尔电冰箱厂吸纳青岛冷柜、空调器、洗衣机等企业后,短短几年时间,企业整体规模和经济效益呈跨越式增长,为争创世界级家电名牌奠定了坚实基础。为使企业放开手脚发展,充分发挥龙头作用,青岛市政府先后将青岛啤酒集团、海尔集团、双星集团、海信集团、澳柯玛集团、黄海橡胶集团等企业,由原行业主管部门管理调整为由市政府直接管理的市直企业,减少了对名牌企业的管理层级并适时建立了对名牌企业服务的直通车制度,对名牌企业的发展实施全程高效服务,最大程度地降低了企业的行政成本。

三是营造企业家良好的创业环境,建立稳定的企业家队伍。市政府始终将优秀企业经营者作为发展生产力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把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激发他们的创造力,作为推动品牌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多年来,我们始终把培植名牌产品、培育名牌企业和培养知名企业家紧密结合,在组织宣传名牌产品和名牌企业时,把宣传名牌企业家放到突出位置。按照政企分开的原则,大力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选配结构合理、优势互补的企业领导班子和健全法人治理结构,注意保持企业家队伍的稳定和“长寿”,不轻易调整名牌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市政府在加大监督力度的同时,率先在名牌企业实行 “年薪制”等一系列改革措施,从根本上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促进了名牌企业的加速发展。

企业主体作用的发挥是品牌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

企业是品牌经济发展的主体,把品牌作为企业发展的旗帜,把企业作为品牌成长的载体,以品牌的运作促进企业的发展,以企业的壮大促进品牌的不断增值。

 一是高起点引进与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保持品牌的技术领先水平。青岛名牌企业在引进国外生产线和制造技术时,始终瞄准国际先进技术。青啤集团1979年就开始大规模引进国外最先进的设备,使先进设备与企业独具特色的生产技术完美结合,从而推动产品质量不断稳步提高。1984年海尔从德国引进了最先进的冰箱技术;海信引进了日本松下彩电的生产技术;澳柯玛则与瑞典利都公司合作,其主导产品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双星集团与美国的布瑞克公司合作,使其产品顺利进入美国市场。高起点的引进,确保了产品的高质量和高市场占有率。在引进学习的实践中,这些名牌企业都特别注重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借而提升企业自身的自主开发能力,从而不断缩小了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为企业的创新自主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是积极实施资本运营,保证名牌的规模优势。“九五”以来,海尔、青啤、海信、双星、澳柯玛等企业,充分依靠名牌、技术和管理优势,实施资产重组和资本经营,实现了品牌和经济规模的联动。在扩张模式上,海尔集团突出用企业文化等无形资产,盘活了一批“休克鱼”的有形资产,组建联合舰队,向世界500强冲击;海信、澳柯玛集团通过合作控股扩大规模实力,依托品牌优势涉足新领域;青啤集团利用技术和国际品牌,推行“高起点发展,低成本扩张”,并首推“新鲜度管理”战略,拓展市场空间,再现名牌辉煌;双星集团则通过资产重组、产业转移,实现品牌和规模互动,二产与三产互动,不断扩大名牌覆盖率和竞争水平。海尔、海信等企业依靠品牌优势陆续在美国、南非、巴基斯坦、埃及、巴西等国家建立生产企业,利用当地资源和优惠政策生产中国品牌,使国内产品走向世界。

    三是大力实施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不断增强名牌活力。青岛名牌企业注意不断调整完善内部组织结构和决策管理模式,建立决策科学、反应迅速、管理高效的技术创新决策和管理系统,构建富有活力的研究开发系统,目前我市有国家级技术中心10个,这些技术创新中心的载体都是名牌大企业。海信集团去年成功研制出 “信心”芯片,填补了国家空白。在整个开发过程中,研发中心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些研发中心不仅每年为本企业研制开发高新技术产品,而且承担国家级重点技术攻关课题。名牌企业还注意与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科研单位建立密切合作关系,国内外专家不仅直接参与企业的新产品研制,还承担企业决策咨询和重大项目的评估等工作。

四是建立与国际跨国公司的战略联盟,逐步跨入国际品牌行列。抓住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机遇,我市名牌企业加快了与国际跨国公司的合作步伐。目前,海尔与日本三洋、海信与日本住友、澳柯玛与美国GE公司、青岛啤酒与美国AB公司、黄海橡胶集团与香港和记黄浦和意大利皮列里公司、青钢集团与韩国蒲项、奥地利奥钢联都建立了战略联盟,逐步由竞争转为竞合,与“巨人”同行,实现双赢。

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是品牌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名牌的创立和发展,需要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一个发展名牌的良好社会氛围。品牌城市,不仅仅体现在品牌经济上,还要体现在品牌社会和品牌文化上。

一是强化企业及全社会的品牌意识。在品牌经济的发展中,市委、市政府号召每一个企业都要把目标定位在创名牌产品上,把宣传名牌、保护名牌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通过大张旗鼓地宣传名牌产品和名牌企业,建立争创名牌激励机制,表彰奖励创国家奖项的企业和有功人员。几年来,市政府用于这些奖项的支出就达1.36亿元,从而极大地增强了广大企业及社会各界的名牌意识。

二是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充分发挥政府各有关职能部门的作用,运用法律保护名牌产品,维护名牌企业的合法权益。不断加大打假治劣工作力度,严厉打击不正当竞争行为,为名牌企业的发展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

三是建立品牌经济发展的社会服务体系。利用国内外各类媒体,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加强对品牌的宣传、推介,动员全社会争创品牌、保护品牌。建立市场化人才选任机制。建立了企业家信息库,逐步推行市场化配置职业经理人。通过建立人才激励约束机制,激发名牌企业经营者的潜能和活力。积极发挥市品牌经济专家咨询委员会等组织的作用,帮助企业制定品牌发展规划和推进计划。为品牌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注重发挥中介组织的社会监督职能,提供科学、公正的品牌价值评估。

四、不断延伸品牌的深度与广度,实现品牌经济向品牌城市的跨越

虽然我市品牌经济发展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从品牌经济到品牌城市,是一个质的飞跃,需要量的积累。与此同时,青岛市在进一步推进品牌经济发展,扩大品牌经济辐射范围,增强品牌经济发展后劲等方面,还要做许多扎扎实实的工作。

一是加速品牌培育,夯实品牌经济发展基础。我们在科学制定青岛品牌经济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基础上,立足城市品牌资源,按层级、分梯队推进。规划实施中注重加大政策扶持,加强跟踪服务,“扶优扶强扶成长”,增强品牌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品牌储备,形成我市品牌发展梯队。引导企业完善以技术中心为核心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参与国内外同行业产业标准制修订活动,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增强技术开发能力。引导企业采用新技术、新标准、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占领行业制高点,促进营销型品牌向技术型品牌升级,提高品牌含金量。

二是延伸、引进、盘活齐头并进,全方位推进品牌经济发展。加强品牌资源整合,放大品牌效应,延伸一批、引进一批、恢复一批,构筑城市立体品牌群。推进以品牌为载体的招商引资。推广海尔发展模式,以品牌吸引品牌,实现品牌集聚,延伸产业链。组织对全市老名牌进行梳理,摸清底数,“一品一策”制订振兴方案,积极鼓励民营企业参与老品牌的振兴工作,盘活历史知名品牌。加大潜力品牌的培育力度,大力培育新兴工业品牌和现代服务业品牌,

三是实施品牌集群发展,壮大品牌经济规模。围绕打造国际、区域知名品牌,构筑以知名大企业为龙头、以品牌辐射带动配套企业的产业集群发展格局,壮大品牌经济规模。鼓励产业链龙头企业,吸引专业化生产的中小企业为品牌企业配套。鼓励名牌企业以品牌资产为纽带进行企业或行业重组,形成以名牌企业为龙头的名牌产业链和名牌产业群。推出“青岛制造”品牌,实现地域品牌和集群品牌的互动发展。借鉴温州、佛山、常熟等地发展特色集群产业经验,立足本地资源在我市形成有特色的区域品牌,对具有我市特定地域特色的产品实施原产地域保护。通过实施品牌集群发展,争取到“十一五”末,工业品牌经济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的45%以上,品牌经济结构更趋合理,品牌经济成为青岛的主体经济特征。

四是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打造世界知名特色城市。港口、海洋、旅游是青岛经济的三大特色,也是青岛建设全国经济中心城市和世界知名特色城市的发展重点。我们将牢牢抓住国际产业转移和承办2008年奥运会帆船比赛的历史机遇,全力打造“中国北方航运中心”、“中国海洋科技城”、“中国帆船之都”、“中国旅游度假胜地”等城市特色品牌,并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金融、物流、旅游、会展等现代服务业,重点加大对与美国CES合作的青岛电子家电国际博览会、青岛国际啤酒节、青岛海洋节、青岛国际时装周等现有品牌展会的培育力度,积极引进国际名牌展会,大力提升会展品牌,力争用23年时间使我市跨入继北京、上海之后的全国重点会展城市行列。在大力发展品牌经济的同时,要大力弘扬 “诚信、博大、和谐、卓越”的青岛城市精神,深入开展“双学三创”活动,培育发展机关政务品牌,提高行政效能,促进“繁荣青岛、文明青岛、平安青岛”建设,推动我市实现由品牌经济向品牌城市跨越。



  • 上一篇信息:学习先进经验 提升品牌理念

  • 下一篇信息:新营销下的非名牌之路
  •  相 关 文 章
    没有相关信息
    Copyright©2003 上海进出口商会 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江宁路445号6A、6D座 邮编:200041
    电话:86-21-62717808 传真:86-21-62717251 电子邮件:info@shccie.org.cn
    沪ICP备1101849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