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ENGLISH | 收藏本站
首页 | 商会概况 | 入会指南 | 商务要闻 | 外贸资讯 | 政策法规 | 商会刊物 | 商会动态 | 商务活动 | 人力资源 | 公平贸易 | 供求平台 | 会员之家
2019年外贸企业生存现状调查报告

雨横风狂,不掩虹桥天远;暗礁险滩,难阻江河大势。国际杂音甚嚣尘上,积蓄内力心无旁骛。实力无声,此时无声胜有声。
  
  进入2019年,美国继续挥舞关税大棒,实质加增关税,或者威胁加增关税,使外贸生存环境严重恶化,对我国出口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成为我国对外贸易中的主要风险,外贸企业备受伤害。但纵观全局,我国外贸已经今非昔比,大风大浪中历经考验,增长了才干;“一带一路”市场迅速成长,动力转换增强了内功,绝不畏惧眼前的围追堵截。这也让我们意识到,只有自己凭实力站上国际产业链的中高端,才能更有底气站在世界舞台中央。
  
  在复杂的国际背景下,我国贸易进出口仍然保持了“稳中向好势头”,体现了我国经济的韧劲。据海关总署统计, 2019年前7个月,我国进出口总额为17.41万亿元,同比(下同)增长4.2%。其中,出口额为9.48万亿元,增长6.7%;进口额为7.93万亿元,增长1.3%;贸易顺差为1.55万亿元,扩大47.4%。虽然我国与美国贸易增速有所放缓,但与欧盟、日本、韩国等传统发达市场的贸易节奏一如往常,与“一带一路”沿线市场的贸易额更是迅速增长。
  
  与此同时,在国家财税、金融、贸易便利化等政策的强力支持下,我国对外贸易的内生动力正在悄然聚集,“规模稳定”“质量提升”和“动力转换”成为关键词:对“一带一路”沿线等国际市场的布局更加优化;高技术、高质量和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快速增长;民营企业在逆境中迅速蜕变,继续发挥外贸“主力军”作用;创新升级氛围愈加浓厚,核心技术研发热情高涨;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强势出击,引领全球打造线上贸易世界……越走近高质量和高科技,越接近贸易的本质,就越有竞争实力。
  
  根据我刊往年的调查,2016年外贸行业压力较大;2017年是外贸企业信心恢复的关键年份,外贸出口额和进口额从“双降”转为“双升”;2018年我国进出口总额创新高,突破30万亿元,出口额和进口额均实现较快增长;2019年前7个月,我国外贸进出口延续了“稳”的主基调。在重重阻力打压之下,我国外贸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而作为外贸主体的出口企业,又是如何看待国际贸易形势的呢?它们的生存技巧是什么?我们或许能从本次调查中知悉一二。
  
  本次调查由《进出口经理人》杂志发起并完成,这也是《进出口经理人》杂志第8次发布此项报告。从调查结果看,外贸企业对贸易摩擦风险的关注度普遍提高,成本上升的压力依然很大;与2018年调查结果相比,外贸企业对出口预期的态度更加谨慎;面对国际市场风险,外贸企业纷纷创新升级、打造自主品牌,跟随国家提质增效的大基调,采取更多积极措施增强内生动力,愈战愈勇。《2019年外贸企业生存现状调查报告》呈现在当前国际贸易市场复杂多变的形势中外贸企业的真实生存现状。
  
  调查样本说明
  
  本次调查共收到1073家外贸出口企业的反馈。分行业看,机电行业企业最多,占35.3%;接着是轻工行业企业占19.7%,五矿化工行业企业占13.3%,食品土畜行业企业占11.6%,纺织服装行业企业占11%,医保行业企业占2.3%,其他行业企业占6.8%(见图1)。与往年相比,五矿化工、食品土畜和纺织服装类被调查企业有所增加。



   
  在历年调查中,生产型企业都是最大的样本类型。在本次被调查企业中,生产型企业仍然最多,比例为49.7%,相比2018年(55.4%)有所下降;服务型企业占比则提升至29.5%,比2018年增加5.7个百分比;流通型企业占比为17.9%,略高于2018年的17.3%(见图2)。



   
  影响出口的最大因素:成本上升捍卫冠军宝座,贸易摩擦势不可挡
  
  从多年的调查结果看,“成本上升”“国际市场需求减弱、订单减少”和“创新研发能力不足”一直是影响企业出口的前三大因素。2017年之前,“国际市场需求减弱、订单减少”一直排在第1位,“成本上升”紧随其后,“创新研发能力不足”保持第3名。但从2017年开始,“成本上升”超过“国际市场需求减弱、订单减少”,折得桂冠,“国际市场需求减弱、订单减少”退居第2名。这一排位一直延续到现在。2019年,“成本上升”再次受到企业“青睐”,守住了“影响出口的最大因素”宝座(见图3)。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才是变化的根本。调查显示,影响外贸出口的最大因素是成本上升。成本上升严重侵蚀企业的利润,在国际贸易形势不好的情况下,甚至威胁到企业的生存。企业对成本上升的亲身感受已经延续多年,降低成本的诉求正受到国家的高度关注。减费让利政策的不断出台,将有助于改善出口企业的生存环境。



   
  与此同时,“国际市场需求减弱、订单减少”也是一个多年顽疾。在2019年调查中,企业对它的关注度更高,选择比例为18.4%,高出2018年1.8个百分点。美国是我国最大的出口市场之一,在其对我国出口商品加增关税之后,我国外贸企业确实遭遇了更严重的国际订单减少局面。这种苗头在2018年已经现身,到2019年更加严峻。
  
  值得一提的是,“创新研发能力不足”这一因素除了2018年被“汇率波动”因素超过,下滑到第4名之外,其余年份基本维持了第3名的地位。在2019年调查中,企业对创新研发能力的关注度更高,此项因素以11.3%(2018年为10.2%)的选择比例重回第3名。这与近两年发生的技术打压事件有关,特别是以华为、中兴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受到了美国的无理纠缠,也让企业找到了自己的痛点,开始更加注重研发投入,以求掌握更多核心技术。
  
  从2016年开始,“汇率波动”因素的选择比例以每年前进1个名次的节奏保持前移,2018年冲上第3名。不过,在2019年调查中,“汇率波动”从第3名猛然下滑至第7名,选择比例从2018年的11.4%降为2019年的5.4%。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与往年相比,2019年企业面临的汇率波动压力有所减轻。2019年8月,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突破7,反映了人民币的贬值程度。人民币贬值有利于企业出口,但长期来看并不一定是好事,因为它会带来输入型通货膨胀,给成本上升添柴加薪。
  
  另一个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贸易壁垒和贸易摩擦加剧”从2017年的第8位前移到2018年的第5位之后,2019年再次强势出击,排到了第4位。“贸易风险加大”因素选择比例也不落人后,在2019年达到9.5%,高出2018年2.6个百分点。总体来看,这两个因素更加凸显,反映了贸易摩擦对外贸企业造成的冲击。实际上,不只是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加固了贸易壁垒,印度、巴西等新兴市场也纷纷推出了贸易救济措施,甚至专门针对中国。这都需要国家层面或相关主体与企业站在一起,组织企业积极应对“反补贴”“反倾销”和贸易救济等案件,更好地保护企业。
  
  出口最多的地区分布:美国超欧盟再次登顶,“一带一路”贸易力量爆发
  
  从连续多年的调查结果看,美国、欧盟和东盟始终是我国外贸企业选择出口最多的三大地区,其中,美国和欧盟你追我赶,一直“霸占”前两名。2018年,欧盟超过美国,成为我国企业选择出口最多的地区。在2019年调查中,美国再超过欧盟,站上第1名(见图4)。



   
  在中美贸易摩擦加剧的背景下,为什么我国企业仍然更多地选择美国作为出口目的地?这是有历史原因的。长期以来,美国是我国最重要的出口目的地之一。根据海关总署的统计,2018年,中美贸易额为4.18万亿元,同比增长5.7%,中美贸易额占当年我国贸易总额的14%左右。即使美国抛出了加征关税的伎俩,我国大量出口美国市场的企业却无法在短期内找到有效的替代市场,对“一带一路”沿线市场的开发也不能一蹴而就,必然经历一个培育的过程。另外,不同的市场有不同的需求特点,我国企业多元化布局海外市场,也要经历一个产品结构调整的阵痛期。所以,2018年我国与美国之间的出口额和进口额均实现增长,并且贸易顺差达到2.14万亿元,扩大了14.7%。
  
  市场消化了2018年的“抢出口”之后,美国加增关税带来的负面效应开始显现。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前7个月,我国与美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以人民币计)同比下降8.1%,出口额下降2.1%,进口额下降24%,3个指标均出现下降。这种负面效应也需要给市场足够的时间去消化,但不要因此失去信心。
  
  相比美国的“三降”,2019年前7个月,我国对欧盟、东盟、日本、澳大利亚、印度、拉丁美洲、非洲等国家和地区的出口额(以人民币计)“清一色”实现增长,增长率分别为12.6%、15.8%、4.5%、8.2%、3.7%、4.8%、13.5%。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贸易额迅猛增长,企业对沿线市场的布局加快。其中,中东可谓一匹“黑马”。2018年刚被纳入调查范围,中东就闯入我国企业出口最多的地区第4名。在2019年调查中,中东维持了第4名的位置,企业选择比例为11.3%,高出2018年1.6个百分点(见图4)。中东只是“一带一路”沿线市场的一个典型代表,未来将有更多“一带一路”沿线市场被唤醒。
  
  企业出口预期更加谨慎,亟须增强出口信心
  
  在“未来1年企业对主要市场的出口预期”调查项中,相比2018年,2019年的调查结果显示,企业除了对东盟、非洲和中东选择“增长”的比例提高之外,对其余市场选择“增长”的比例均下降。与此同时,企业选择“下降”的比例,在所有市场均上升;企业选择“持平”的比例,除了欧盟市场提高之外,其余市场也全部下降。对比两年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2019年企业对大部分市场的出口预期都更加谨慎。从北美市场看,2018年企业对其出口预期就比较悲观,2019年延续了这种悲观情绪,选择“下降”的比例达到43.4%,高出2018年6.6个百分点。从所有被调查市场总体来看,2018年,“持平”主导了企业的选择,同时“增长”也有一定的空间,但是到2019年,“下降”风头更胜,“持平”退居二线,“增长”则心有余而力不足(见图5)。



   
  企业的谨慎心态与国际市场复杂因素的盘根错节密切相关,其中最大的不可控因素是“美国”。美国挑起贸易摩擦,影响的不只是中美之间的贸易,还将给全球贸易氛围带来不良影响,改变了全球贸易人的心态。我们需要直面冲击,国家做好国家的事,企业做好企业的事,国家出台更多支持政策为企业加油打气。
  
  2019年出口规模和利润预期:双“上升”表明企业无惧贸易短期波动
  
  在“过去1年企业出口规模和利润情况”调查项中,从连续4年的调查结果看,在2016年出口低谷时,选择“规模下降,利润下降”的企业最多;2017年出口信心恢复之时,选择“规模上升,利润上升”的企业比例最高;2018年,受贸易摩擦影响,企业选择“规模下降,利润下降”的比例最高,为22.8%;2019年,选择“规模上升,利润上升”的企业比例再次登顶,为25.4%,高于2018年的选择比例(21.6%)。不过,选择“规模下降,利润下降”的企业比例也不小,达到22.5%(见图6)。这反映的是过去1年的实际情况,与我国贸易大数据基本一致。美国加增关税带来的负面效应有一定的滞后性,过去1年,部分企业出口规模和利润仍然实现了增长,但也有一些企业确实受到了冲击。



   
  在“企业对2019年出口规模和利润预期”调查项中,2019年的调查结果延续了2017年和2018年的好形势,企业选择“规模上升,利润上升”的比例最高,为31.3%,虽然相比2017年和2018年的33.8%略有下降,但已经实属不易(见图7)。同时,选择“规模下降,利润下降”的比例为27.2%,比2018年高出5.1个百分点。可见,企业对于2019年出口规模和利润的预期谨慎度有所提高。但总体来看,企业对化解贸易摩擦、关税壁垒等短期因素带来的影响还是比较有信心的,对自身的经营水平和未来布局多样化市场的能力也相当有把握。
  
  开拓国际市场的主要方式:参展仍是第一选择,电商平台占比再提高
  
  从连续多年的调查结果看,参加展览在外贸企业开拓海外市场主要方式中的地位无人能撼动,本次选择比例为34.9%。《进出口经理人》研究发现,由于我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市场开发力度加大,当地展会市场也开始火爆,更多的重点展览走到了企业面前。比如,中亚、中东欧和拉丁美洲等新兴市场的展会逐渐崭露头角并吸引了更多中国企业,打破了过去欧洲和美国展会独大的局面。从近3年的统计结果看,电子商务平台的选择比例连续提升,2017年为29.4%,2018年为30.6%,2019年为31%。另外,在2019年调查中,依托国外大型经销商和境外营销网络这两种传统方式的选择比例分别为17.8%和15.5%,均高于2018年的比例(见图8)。



   
  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由内而外化解成本压力
  
  从连续多年的调查结果看,企业化解出口成本上升压力的方式基本无变化,排在前3位的一直是调整产品结构、技术改造和加强管理。本次调查也一样,这3项占比分别是20.7%、18.9%和14.1%。总体来看,在2019年调查中,调整产品结构,技术改造,加强管理,通过谈判让国外买家分担,向上游企业压价,减少出口、扩大内销,产业转型,裁员减薪,对外投资及其他10个调查项排序与2018年一致,占比基本未出现太大的变化(见图9)。



   
  国家政策支持解决了企业转型升级的后顾之忧,市场竞争压力倒逼企业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在这两个因素的推动下,近年来,企业创新升级、提质增效的大氛围越来越明快,企业不断增强内生动力的心态也越来越成熟。可以说,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层次发生变化:以前可能以廉价劳动力为优势,以价格便宜的商品制胜;现在“中国制造”的水平已经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企业不再满足于低端竞争,而是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发起了冲击,品牌竞争、标准制定权的竞争等渐入佳境。成本上升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企业更多地通过由内而外提升竞争实力来反击它。
  
  外贸新业态活力十足,跨境电商平台促进出口
  
  作为外贸转型升级的抓手,近些年跨境电商的发展空间得到了快速释放。当前,我国已设立35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这些试验区在跨境电商交易、支付、物流、通关、退税和结汇等方面先行先试,通过制定技术标准、规范业务流程和建立监管模式等方式引领全球跨境电商行业发展。国家大力支持跨境电商发展,也是出于打造外贸竞争新优势、新业态的考虑,意义重大。经过市场培育,传统企业对跨境电商平台的接受度越来越高,不少企业利用第三方跨境电商平台甚至自建平台实现了出口。
  
  海关总署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通过海关跨境电子商务管理平台零售进出口商品总额达1347亿元,增长50%。其中,出口额为561.2亿元,增长67%;进口额为785.8亿元,增长39.8%。这只是零售环节的贸易数据,B2B(企业对企业)交易额才是“重头戏”。相关统计显示,2018年我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达9万亿元。
  
  自2016年“是否开展跨境电子商务”项加入调查以来,企业选择比例连续3年提高,2016年、2017年和2018年选择比例分别是37.3%、44.3%和48.5%。2019年调查结果显示,企业已开展跨境电商的选择比例为45.1%,略有下降。
  
  在第三方跨境电商平台中,外贸企业选择阿里巴巴的比例仍然最高,为55.2%;接着是亚马逊、中国制造网、自建平台、脸书、谷歌、eBay,选择比例分别是10.3%、5.7%、3.4%、2.3%、2.3%、1.1%;选择“其他”的比例为19.5%(见图10)。



   
  一条必须要走的路:打造自有品牌,不容易但值得
  
  多年前,企业就已经开始关注“打造自有品牌”这一话题。人口红利消失殆尽,贴牌生产前路茫茫,国内外竞争腥风血雨……所有这些都将外贸企业推向全球产业链更高的位置。那里,是强者的真正较量之地,生存环境也更加凶险。然而,很多年过去了,“打造自有品牌”仍然只有少数企业去尝试并试水国际市场,成功者更是少之又少,与我国对外贸易的规模远不匹配。直到今天,不少企业仍在灵魂发问:该如何打造自有品牌?
  
  不管如何,意识觉醒是最重要的。近几年,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之下,企业打造自有品牌的速度明显加快,一批自有品牌在海外市场受到了欢迎,特别是那些走产品差异化之路、技术难以被超越的品牌,在国际贸易形势复杂多变的当下,仍然取得了不错的贸易成绩,令人敬佩。打造自有品牌需要宽松的市场环境,更需要企业主动创新并熟知国际市场竞争规则。
  
  从2014—2019年连续6年的调查结果看,选择拥有自主品牌的企业占比一直在提高,分别是40%、45%、47% 、48%、51%和53%(见图11)。预计这一趋势还会继续扩大。
  
  在2019年“自有品牌占出口额的比重”调查项中,选择自有品牌占出口额比重超过50%的企业最多,达到44.1%,略高于2018年的比例;选择自有品牌占出口额比重在10%~50%(含)之间的企业比例为36.8%;自有品牌占出口额比重少于10%的企业占19.1%(见图12)。



   
  企业希望获得更多海外市场信息,急需关税调整
  
  2019年调查结果显示,“关税调整”与“加强对外宣传,树立中国形象”交换位置,前移到第4位,其余项排序与2018年相同。外贸企业最希望得到的支持仍然是“提供更多的海外市场信息”,接着是“改善外贸企业融资环境”和“提供出口信用保险支持”,占比分别是23.8%、22%和18.3%(见图13)。在美国针对我国出口商品轮番加增关税的背景下,外贸企业对关税调整的关注度明显上升。同时,企业迫切需要获取一手的海外市场信息,以便及时应对复杂多变的贸易风险。
  
  “长于春梦几多时,散似秋云无觅处。”从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算起,我国外贸走过了近20年的时光。前一个10年,外贸人意气风发,“中国制造”红遍全球;后一个10年,以全球金融危机为开端,考验接踵而至,外贸人经历了千锤百炼。美国撕裂了全球化,但新的全球化局势正在形成。美国堵住了贸易出口,但“一带一路”正在重塑另一个贸易新格局。世界不是某一个国家的世界,动荡之后,它必将从混乱走向清明,从某一国主导走向规则主导,从短兵相接走向合作共赢。外贸人,不早不晚,此时遇到了风雨,那就再次以平静的心态乘风破浪,斗志昂扬地期待彩虹吧!
  



  • 上一篇信息:上海外贸结构持续优化,7月份实现进出口2947.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3%

  • 下一篇信息:今年前8个月我国外贸进出口增长3.6%
  •  相 关 文 章
  • 9月《外贸会计实务、出口退税上机操作》培训班招生通知[5098]

  • 《高级职称申报和论文撰写指导》培训班通知[2657]

  • 关于本市2015年度国际商务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审定工作的通知[2600]

  • 关于举办高级职称申报和论文撰写指导培训的通知[6020]

  • 2013年《外贸会计证》考前培训招生通知[3414]

  • Copyright©2003 上海进出口商会 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江宁路445号6A、6D座 邮编:200041
    电话:86-21-62717808 传真:86-21-62717251 电子邮件:info@shccie.org.cn
    沪ICP备11018490号-1